賴安淋 / 安力‧給怒 (1958- )
新竹縣尖石鄉 泰雅族人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
玉山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
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研究所創作碩士
得獎紀錄
1983 |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油畫組主任特別獎 |
1984 |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秋韻美展:油畫組第一名 |
1986 | 全省美展油畫入選 |
2012 | Pulima 藝術獎優選 |
2019 | 文化部第 14 屆文馨獎銅獎 |
社會回饋
2019 | 捐贈 2016 年所創作之作品「Gutux Niqan」(由紙、竹片、油畫構成)給高雄美術館典藏。 |
簡歷
1958 | 出生於新竹尖石鄉梅花部落 |
1988-1989 | 遊學南美洲研究印加古文物 |
1989-1993 | 留學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研究所(MFA) |
1995-1997 | 國立花蓮師範大學兼任講師 |
1995-1997 | 迴澖美展評審委員 |
1995-1997 | 玉山神學院兼任講師 |
1995-1997 | 花蓮國際石雕展玉樹石聯展評審 |
1997 | 玉山神學院神學研究所 道學碩士畢(M.Div.) |
1997 | 台安企業「自動月刊」年度封面畫家 |
1998-1999 | 全省原住民技能競賽木雕組裁判長 |
1999-迄今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山光教會牧師 |
展覽
1991 | 「紙藝展」,福華沙龍,台北 |
1991 | 「幾何系列」創作個展,美國紐約法拉盛第一銀行畫廊 * Visual Arts Gallery “RANGE” |
1992 | 「畫童、畫樹系列」創作個展,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曼哈頓畫廊 SCHOOL OF VISUAL ARTS˙GRADUATE STUDIOS * Selections from the MFA Special Projects . Visual Arts Gallery(紐約) |
1993 | 「畫靈系列」創作個展,彩田藝術空間,台北 |
1994 | 「新異象系列」創作個展,花蓮文化中心 |
1995 | 「詮釋˙尊彩」,尊彩藝術中心,台北 |
1996 | 「愛.生命.尊嚴」創作個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
1997 | 「台北原住民文化祭」,台灣北投民俗文物館,台北 |
1998 | 「愛・生命・尊嚴」創作個展,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
1999 | 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苗栗縣文化中心 |
1999 | 「加拿大-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聯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
2000 | 台北市原住民委員會工藝創作競賽評審委員個展 |
2001 | 「海洋、交易與多元對話」聯展,法國巴黎臺北新聞文化中心 |
2004 | 「編織之美」聯展,法國巴黎臺北新聞文化中心 |
2007 | 「超越時光.跨越大洋-南島當代藝術」聯展,高雄市立美術館 |
2008 | 「第二種視野」,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
2008 | 「蒲伏靈境——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聯展,高雄市立美術館 |
2011 | 「國美無雙——館藏精品常設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
2012 | 「跨 籓籬——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海外展」,棲包屋文化中心.法屬新喀里多尼亞 |
2016 | 「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個展,高雄市立美術館 |
2016 | 「台灣當代——藝術的靈性世界﹝IN﹞Visible」,加拿大溫哥華 MOA 博物館 |
2019 | 「刺青——身之印」聯展,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 |
2020 | 「獵人.圖騰」——安力給怒 2020 個展,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
畫樹系列
這是我的愛子,我甚喜悅
1992
172×122 cm (1 幅)
25×20 cm (10 幅)
油畫、畫布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我們的歌
唱著我們的歌,嘴巴卻是封住的,原本是天真爛漫的臉龐,卻多了幾分哀愁。因為沒有人能唱這歌,只有我們能唱這歌;失去了母語、土地、認同、尊嚴⋯⋯彷彿有口卻不能言,有歌不能唱,但我們仍齊聲吶喊高唱著屬於我們自己的「天國之歌」。
1993
油畫 82×244cm
老者
1993
41×56 cm 油畫
F-16 Leisa
1993
油畫 26X30.5CM
F-17
1993
油畫 26X30.5CM
樂園
1996
油畫 162 × 480 CM
2009
綜合媒材:油彩、竹片、畫布
304 × 227 cm
我的十字架
其實我沒畫十字架,是否意味著每個人對十字架應有不同的詮釋呢?它還可以移動,只要把這幾組作品併在一起,不留空間,十字架就消失了,所看到的只有自己!因為我嘗試想用自己的文化、背景、語言、知識來詮釋心中的十字架。後來我發現,只有自己看不見自己時,十字架在我心中才能顯露出來。
許多人在人生的追尋過程中,總是習慣把別人踩在腳底下,用打壓、仇恨,建立了略勝一籌的地位,漸漸地迷失在自我而陷入泥沼,身陷在唯我獨尊的網羅之中,看自己愈來愈大,十字架在他心中就越來越渺小,甚至不見了。至於我「愛」與「捨己」才是我心中最大的滿足。
高雄巿立美術館 典藏
祖靈 No. 1
2015
油畫 122 × 182 cm
祖靈 No. 3
2016
油畫 122 × 182 cm
彩虹橋上我們一起過!
這是莫那魯道在《賽德克巴萊》片中最豪邁的一句話。賽德克戰士們的抗日事跡,血淋淋的生命體認,在一片火紅的的驕傲𥚃,看見「活下去」的盼望,選擇一條「彩虹橋」的路回到祖靈安息之所。安力用 102 張拼圖,以先人們的智慧、生命的圖騰拼塔成一座彩虹橋,邀請我們一起走過⋯⋯。
在那裏必有一條大道, 稱為聖路。 污穢人不得經過, 必專為贖民行走; 行路的人雖愚昧, 也不致失迷。——《以賽亞書》35:8
2016
綜合媒材/裝置藝術
2006-2009
綜合媒材:油彩、畫布、鐵、木
612 × 200 cm
獵人樂章
《獵人樂章》在傳述著「獵人在黎明破曉時,帶著獵槍、獵犬外出打獵;突見野獸遁逃,獵人隨著瀰漫在空氣中的獵狗叫聲,緊緊追著獵物;當他們追上野獸後,獵人們屏息擊殺使之一命嗚呼;族人升火為此唱歌跳舞、分享獵物,分享歲月安舒和滿足的情景。」作品呈現泰雅人對生活的歡愉,與一種崇敬的態度,唱歌跳舞是表達對神的感恩。
畫中所呈現的舞蹈動作,其實就是獵人打獵的動作,這樣的關聯指出了原住民在狩獵、唱歌跳舞時,就是表達了愛護土地和敬畏神。對原民而言,祖先所留傳的生活型態是「生活與提供滋養生命的土地,呈現了一種完美的結合。」
藝術評論
當美術館變成聖殿——安力․給怒的宗教藝術
安力‧給怒的宗教藝術不僅表達了頭目般、族群歷史承先啟後的委身,也讓我們體驗到盼望與救贖的信仰精神,不是自我中心的獨佔、不是填滿,而是共享。從英雄式的雄渾與靈恩運動的激情,回到更無我的內在超越。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系副教授),摘自《新使者》雜誌 第 156 期
安力原民藝術展 連結信仰的力量
展覽策展人蕭瓊瑞認為,現在安力的圖騰已超越他泰雅族人的局限,每一族群並列才能形成彩虹,這是共同一家人的概念。
——曹明正,2016.08.29 中國時報
建構聯結基督信仰與原民文化的創作觀
她說(高美館長李玉玲),安力·給怒以「心樹」系列,詮釋族群的文化與信仰,又以「新靈」系列中的不同作品,述說、詮釋靈界的概念和空間的概念;像是一條長長的走道,具有不同的層次。
李玉玲強調,高美館在南島當代美學的探索與發展上,已持續十年累積並形成重要的脈絡和研究,有別於以往以群展形式為主的呈展方式,「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聚焦於個別藝術家的深化研究,企圖為原住民藝術的當代性開啟另一個視角,並重新連結南島美學的脈絡與意義。
——《南方生活报》2016.09.27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