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滿堂蝶加蝶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劉耕谷(1940-2006)

嘉義縣大同國民學校
嘉義縣東石國中
嘉義縣東石高中
國立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西畫組

典藏紀錄

1988 台灣省立美術館典藏作品〈吾土笙歌〉。
1992 台灣省立美術館典藏作品〈大壩某時辰〉。
1995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作品〈爭艷〉。
1998 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典藏作品〈白玉山〉。
2003 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典藏作品一件。

經歷

1990 受聘 45 屆全省美展評審委員。
1993 受聘於台灣省立美術館第 3 屆展品審查委員會委員。
1993 受聘 48 屆全省美展評審委員。
1994 受聘 49 屆全省美展評審委員。
1995 受聘台北市美展評審委員。
1996 受聘台中市大墩美展評審委員。
1996 受聘南瀛美展評審委員。
1996 受聘台灣省立美術館展品評審委員。
1998 受聘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評審委員。
1998 受聘第 12 屆南瀛美展評審委員。
1998 受聘彰化縣磺溪美展評審委員。
1999 受聘第 13 屆南瀛美展評審委員。
2000 受聘第 14 屆南瀛美展評審委員。
2000 受聘台中市大墩美展評審委員。
2000 受聘為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
2002 受聘為第一屆膠彩畫《綠水賞》評審委員。
2002 受聘為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
2003 受聘第 17 屆全國美展籌備委員。
2004 受聘 59 屆全省美展顧問。
2005 受聘第 1 屆帝寶美展評審委員。

 

個展

1990 台中省立美術館邀請展——劉耕谷個展
1990 台中市現代畫廊-劉耕谷個展
1991 應京華藝術中心之邀,於松山機場參展。
1992 台北新光三越文化館與京華藝術中心主辦展出「劉耕谷膠彩畫創作展」
1993 省立美術館舉行「台灣省美展永久免審查作家系列」個展。「劉耕谷畫展」
2012 應台灣創價學會邀請,參與「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創價文化藝術系列展覽—「突破・再造劉耕谷的膠彩藝術」,於台灣創價學會台中、鹽埕、景陽、至善等藝文中心巡迴展出一年。
2016 國立國父紀念館國中山藝廊展出——土地、人文與自然的詠嘆。
2017 應誠空間畫廊邀請於誠空間舉辦 作品不滅.畫家生命不滅 膠彩大師——劉耕谷膠彩畫特展。
2019 應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邀請於港區藝術中心舉辦 積澱過後.面對當代 膠彩大師-劉耕谷回顧展。
2020 應長流美術館邀請於長流美術館台北館舉辦-耕古鑄新-膠彩大師 劉耕谷八十紀念展

 

聯展

1985 日本亞細亞美術大展〈靈氣〉
1985 中華民國 75 年度名人大展〈三香圖〉
1992 應台陽美協推薦,於台北國際會議廳
1992 台北世界貿易大樓「第 1 屆台灣畫廊博覽會」參展
1993 台北綠水畫會於歌德畫廊
2000 「二〇〇〇全國膠彩名家邀請展」
2004 逢甲大學舉辦之「二〇〇四淨土藝術創作展」
2006 青溪新文藝畫展
2015 由台北 101 主辦,於 101 畫廊舉辦「雕塑與膠彩的藝術傳承」

 

得獎紀錄

1957 參加嘉義縣寫生比賽第一名。
1958 參加全省學生美展國畫組第一名〈庭園〉。
1959 參加第 13 屆全省美展國畫初入選〈小園殘夏〉。
1961 參加第 15 屆全省美展國畫第二部入選〈爭艷〉。
1961 參加第 24 屆台陽展初入選〈阿里山之晨〉。
1981 獲台陽展 44 屆銅牌獎〈雲靄溪頭〉。
1981 獲省展 36 屆優選獎〈鼻頭角夜濤〉。
1982 獲台陽展 45 屆銀牌獎〈歲月見真吾〉。
1982 獲省展 37 屆省府獎〈千秋勁節〉。
1983 獲台陽獎 46 屆金牌獎〈花魂〉。
1983 獲省展 38 屆大會獎〈參天之基〉。
1984 獲台陽展 47 屆銅牌獎〈六月花神〉。
1984 獲省展 39 屆教育廳獎〈潮音〉。
1985 獲省展永久免審查資格。
1986 2 月,省立美術館籌備大壁畫,首次向全國海內外美術家徵件,應徵榮獲第一名〈啟蘊〉。
1986 8 月,省立美術館大壁畫再次徵件,榮獲大壁畫製作權。〈吾土笙歌〉畫幅尺寸 1260×820cm。
1991 5 月,榮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膠彩畫類)。
2005 獲國立藝術教育館頒榮譽紀念狀。

 

1981
膠彩&紙 100×80cm

鼻頭角夜濤

台灣北海岸一帶,是劉耕谷早年常與畫友呂基正去寫生的景點之一,他對景緻美感的把握有獨到的見解。這一幅畫作他以左右交叉的大斜角構圖法,描寫礁岩和激濤的壯麗之美,形態穩健自然、寓動於靜,色調處理不失柔和變化,海水和礁石激起磯波有著冒險性的暗喻和互補,其間穿插兩隻為潮水而來覓食的海鷗作為點綴,雙棲雙飛之間寄予畫面無限的想像。

啟蘊

半抽象的形態,配合 V 字型、多重三角及垂直和水平交織的複合影像構圖手法,用色溫潤典雅,天空的雲彩幻化極具力動感,給人諸多變幻的視覺空間。色面虛實互用,再加上線條的掩應、互藏生機。作者巧妙的結合意象,耕牛及歡喜收割的農人,耕種、播秧、打穀、起雞、收成,舞動生姿,人與大地合一,充滿人文樂章的禮讚。本作曾獲得省美館第一次大壁畫徵件第一名。

1986
膠彩&紙 225×329cm

1989
膠彩&紙 244×732cm

千里牽引

作者以境像交疊空間、虛虛實實,隱現千里飛雁的美姿,極暗處透顯著微光;極亮處猶若懸空蹈虛,無法為法。此作充份體現作者擅長經營力與美結合的大畫之美。作者常自比孤雁獨行,日行千里。此作也表現了作者擅長在大畫之間蘊藏生機的意境,所以越往細部裡看,越能發現作者特殊的筆意中,暗藏著中西塊狀與線描互用的融合之美。

逆境中的智慧〈自畫像〉

本作是作者 1988 年獲省美館二百萬大壁畫製作之後的心情記要,得首獎後他承受來自於各方的壓力與質疑,認為他沒有團隊,獨自一個人很難完成超過十二公尺的膠彩大畫,這反而變成助力激發他奮力在三年內完成〈吾土笙歌〉巨作,更在同時期他逐一完成多幅將近十公尺的膠彩作品,例如,1990〈中國石窟的禮讚〉、1991〈大椿八千秋〉、1992〈農家頌〉。

1992
膠彩&紙 130×162cm

1993
膠彩&紙 97×130cm

千秋勁節

劉耕谷〈真木〉系列,起於 1990 年三月之後,劉耕谷親自到黃山一遊,當他目睹中國名山古樹之後,畫了數十張大小不一的黃山,畫者心中以自然為尊,雖是形軀奇瘤、結節老矣,然真形與四時同遊、精神與天地同讚,這是莊學「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最佳寫照。

畫中古木佔據畫面五分之四,比節聳立,多仰角、平視的微觀與巨視的觀察法,構成其自由視角移動視點的記述畫作,樹形變化不拘,參天之姿襯以流風白雲,層層交織烘染環繞,用色極其簡鍊高潔,巧妙的烘托出古木主體歷經歲月的痕跡,象徵逍遙自適。全畫以高感度的白描鉤勒提出古木身形,體感部份,以細碎的礦彩厚施薄塗,多次來回點染之後形成獨特的畫肌,藉由黃山參天古木訴說無用之用的美學。

牡丹

畫中有十二朵牡丹花,有含苞未開的、也有綻放嬌豔動人芬芳的花形,朵朵飽滿多嬌、逸態橫生,殊勝各有不同。其明暗對比統一,強烈中有柔和的調性,這是作者牡丹系列的獨到之處,背景的暈染更是劉耕谷擅長的中間灰裡的多色系漸層手法,枝葉部份以沒骨畫法,在每個細節處皆可看到作者的信手天成,花與夜色搭配暗夜的盛開,意境更顯現深遂、幽美之感。

1994
膠彩&紙 97×130cm

1996
膠彩&紙 206×720cm

禮讚大椿八千秋

這幅畫承續〈真木〉系列作品對自然理境的讚頌,對象仍以木身近距離的凝視,作者意欲解開自然之理則,當下微觀物之真在於形的高度提煉,正如荊浩筆法記所言者,度物象而取其真,真者,氣質俱盛,劉耕谷的作品有形的準確性及有質的精神性,那充實畫面的無疑是氣的流盪;這氣不是西方空氣遠近概念的氣;這氣是東方式的生生化機的氣。

幽境可尋

自畫像系列作者多以靜觀自在的心,獨覽內在世界,畫中的自己是晚年經歷過歲月洗鍊的身心,他開始大量以圖像性的暗喻語言,表達生命轉喻的精神感通,不論是竹子或是牛頭或是一抹微光的照臨,都可以感受到他借物詠情的心意。多數作品以大斜角構圖,改變對象色,筆直而下的大筆塗抹,線描和塊面的相結合,內在與外在世界的互通,完全的展現老莊物我不分、世界一體的精神之美。顯見劉耕谷對歷史使命的責任感,他特愛竹子,並師法文同、趙孟頫等以自然為師,如〈觀水圖〉2002、〈幽境可尋〉2002、逆境中的智慧〈自畫像〉1992、〈有?〉1992 等作品,手上一株竹,一個眼神都能夠表達畫家內心的滄桑與孤獨。

2002
膠彩&紙 80×100cm

2002
膠彩&紙 100×80cm

明光

九〇年代中晚期之後,劉耕谷的創作轉向於內省式的心靈獨白,這是自在的光和意象化的表達,加上他累積多年的心血管宿疾,但他從未遺忘以歷史傳承者自居的時代使命,開拓了中西合璧塊面體感之線描與綿密的上色敷染技法,大面積下的光影亮暗對比越是簡潔有力,線的描繪越是達到極高水平,用色溫潤典雅,空間幻化生動,令人神醉的畫意中確有種孤寂的心靈寫照。

美人圖

本幅根據 1963 年畫家所珍藏結婚前的女友照片,主角人物正是畫家夫人劉黃美惠本人。這也是作者憑記憶所畫的美人圖系列之一,劉耕谷以追憶的方式畫出當時還未成親的意中人美姿。畫裡人物十分傳神,全然捕捉住主角人物在秋天出遊的樣態,呈現少女形姿輕盈,嬌滴自若,自信的走在微光中的幸福感,背景明暗對比,互為烘托,配合滿滿的秋天白芒花,十分寫意。

2003
膠彩&紙 91×73cm

藝術評論

劉耕谷生前的藝術成就普受肯定,他是台灣戰前及戰後少數致力於巨幅畫作的代表者,在膠彩領域獲得官展免審出品,其地位崇高,他的創作功力深受學界與市場的高度肯定。最為國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 1986 年以一幅超過十二公尺多的大型膠彩《吾土笙歌》為他贏得台灣大壁畫競賽的首獎,此後為他開啟大型畫作挑戰的契機。劉耕谷的創作能量豐沛,反應戰後台灣藝術現代化形式的整合,筆者觀察到他的創作涵蓋中西,他的創作題旨,長期著眼於土地與人文的關懷,他的藝術形式背後充滿藝術哲學的思辨精神,這是台灣十分可貴的重要文化資產。

——林國章(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

劉耕谷之所以能跨越八十年代臺灣盛行的當代藝術思潮,主要是由於他巧妙的將歷史和人文的融和。在他的新膠彩形式裡總是讓人不自主的遊灠於浪漫的東方情調,並且形色變幻莫測,其中隱含西方現代主義的融通,他的風格中西合璧,古典中有浪漫的書寫,引領戰後當代臺灣膠彩邁向新的里程碑。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蕭瓊瑞表示膠彩畫在繪畫史的發展已是非主流,但劉耕谷更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他脫離臺灣膠彩畫傳統講究熱帶色彩的自然多樣彩,他的風畫帶著深沉而具的人文性質,所以劉耕谷的畫在世界的膠彩界是具有相當的獨特性。

——張大春(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在劉耕谷短促而精采的藝術生命中,身處時代逆境,卻以一己的努力和才華,將台灣的膠彩畫,從之前典雅的靜態美學,帶入一個全新的、壯美的動態美學時代,而「動態美學」正是現代藝術最鮮明的特徵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劉耕谷將過往強調視覺之美的膠彩創作,帶入了一個強調心靈感應與文化傳承的創新階段。
所有生命中曾經遭遇過的委曲與不公,都因大批作品的存世,使劉耕谷的名字,將深深烙印在台灣美術史的篇章之中,不容忽視、更無法遺忘。

——蕭瓊瑞(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