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墨(1972-)
石小墨擅長以議題式抽象創作以思想反芻探索究竟之境,獨特非線性抒寫語彙橋接觀者內心獨白,展開雙向哲思對話,筆刀內斂純粹卓詭,作品行成於思,經歷多層次深度解構與再結構的敘事手法,重新組織感知情境與意識狀態,作品淵思寂慮透露著文學、科學、物理與心理的人類世議題,創作探討嚴謹卻抒情感性,徹底開拓當代抽象實境,講述著非物質境界中思想與意識更迭的變動態,為當代抽象繪畫的中開創有機秩序及非線性敘述語彙之抽象藝術家。
歷程摘要
2018 | 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 |
2018 |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高館 |
2018 | 屏東市立美術館 |
2019 |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善館 |
2020 |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真館 |
2020 | 彼瑞佳三十二繪創作展 |
2020 | 超站S漫遊詩人影像宣言展 |
2021 | 隱喻哲學-意識流 / M畫廊 |
2022 | 大阪市立美術館 |
2022 |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 |
2022 | 新竹藝術博覽會 |
2022 | 台中藝術博覽會 |
2022 | 腦霧說 / M畫廊 |
2022 | 威尼斯雙年展 Palazzo Albrizzi |
2022 | 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
2022 | 台北藝術博覽會 |
2022 | 高雄藝術博覽會 |
2022 | 藝術未來藝術博覽會 |
自由擬識系列創作自述
「擬識」描述了在意識虛擬化過程中經歷的一種意識結構,其中個體涉及將環境中的刺激、行為和情感與現實世界相關聯情境的感知與認知,當狀態被模擬、重構、轉化後不斷地生成各種具有真實性的意識體驗及形式再現。
「自由擬識」系列作品主要以描述人類在意識產生過程中如何擬態並生成一切。大腦在進行「擬識」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它負責接收、解碼和處理來自虛擬環境的感知刺激,並生成相應的意識體驗。當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皮膚等接收來自虛擬環境的感知刺激時,視覺圖像、聲音、觸覺等各項訊息的接收與前處理皆在大腦的感覺區域進行感知與整合,感知刺激也被解碼並轉化為神經活動模式。這些模式通過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與整合,形成對感知刺激的內在表徵會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和加工,包括將感知刺激與記憶、情感和語言相關的資訊進行連結,以生成更具意義和上下文的認知平。過程中對虛擬環境中的行為和情境的理解還涉及對感知刺激的評估和判斷。於是不同感官區域的活動一但被整合在一起,更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就會被加以擴大描述。
人類的意識是一個自由無限的領域。在意識虛擬化的過程中,人類的意識能夠超越現實的限制,進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狀態。意識的自由性體現在我們能夠自由地選擇和探索不同的意識狀態和體驗。在虛擬環境中,我們可以選擇進入不同的虛擬場景、角色或身份,並體驗到與現實不同的感知、認知和情感。這種自由性使我們能夠自主地探索和發展意識的各個層面,大腦的神經元網絡同步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通過相互連結和交互作用,形成了意識的綜合和整合,形成和運作機制於生成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進而擬識出多層次的意識維度。意識在虛擬環境中,一切都是被解構和重構過的結果。
「自由擬識」展現了濃厚的影像美學色調。黑系,以營造出一種陰郁、沉思和哲學性投射的神秘氛圍讓觀眾感受到存在的孤寂和無常,暗示性的影像感呈現一種深沉的存在主義氣息。白系,則透過多層次折疊光線的運用和景深結構的處理,將意識虛擬化的哲學問題與符號象徵作為文化上的探索,其模糊或不尋常的異化的視覺則用來塑造理解過程的意義和隱喻。這種視覺調性強化了神秘氣質,並將觀者被帶入一個迷離而詭秘的世界,因而感受到一種與現實空間重新結構卻可能剝離的狀態,藉以引發探索意識虛擬化及擬態生成過程中,人們對事物與情境的自由度、脆弱與不確定性。
自由擬識
2022
壓克力
30x30cm
自由擬識
2022
壓克力
30x30cm
自由擬識
2022
壓克力
30x30cm
自由擬識
2022
壓克力
30x30cm
自由擬識
2022
壓克力
30x30cm
腦霧說
2022
壓克力
117x91cm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奇妙的器官,負責處理感知、思考和記憶等功能。「腦霧說」讓我們思考人類腦部的運作方式彷彿是一個異世界的窗戶。透過這窗戶我們可以看到思緒的迷樣,並思考人類意識和知覺的複雜性。
作品中的迷霧象徵著我們對於腦部運作的模糊性,當腦部卻被呈現霧化後的抽象描繪示意心智中同時存在困惑、恐懼與具象化的弔詭祥和,複層的關係情境揭示著意識和知覺可能將面臨的挑戰。而迷霧的存在讓我們更深切的意識到腦部內部的活動和我們所體驗到的現實之間存在著差距,周圍各種無法預測的變項關係促使一切充滿著挑戰和未解之謎。
虛構留白系列創作自述
留白,凸顯了存在的空間和可能性。這個「負空間」關注了真實的本質、真理的本質以及認識的限制。留白作此提點,存在和認識的深度可能超出我們所理解的範圍,留下一個虛構的空白是一個等待,也可能是一種隱匿。
在「虛構留白」這個議題中,留白部分作為解構的象徵,象徵著我們心智中未知和無法自我察覺的層面,帶有一種充滿詮釋性的存在感正暗示著存在於我們內化之中所有的無限變項。留白時常呼喚著我們去拆解現有的觀念和信念,從而開啟對於新思維和創造力的探索,接納、排斥、去除、保留,瞬間過程卻高度繁瑣。意識能夠超越既有現實框架的限制重新解構一個認知,並提供自我一個重新選擇的觀察視角,這激發我們去探索真實和虛構之間的界限及我們自身存在力量,時刻塑造了我們極具個人隱私的體驗和認知,引導我們關注留白的意義和經驗。
然而,解構本身並非終點。它的開啟而是為了下一次重構的目的。被重新組織和整合的過程,能夠將分散的片段重新連結,創造出新的概念和理解形成自己的洞察先機,甚至不經意的揭示出無意識中的隱藏信念和情感,進而重構個人的心理結構和認知模式,促進意識與認知上的轉化與自我認同。
「虛構留白」講述了一段自體內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如何主動、被動的反思對事件的理解和詮釋,闡述人們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的表徵下充滿著權力關係及各種隱含性的假設觀點。人們逐步對於真實、存在、認知進行建構式思考,積極跳出框架給予一個新定義的企圖心,皆足以證明「留白」是人類最高明的智慧,也是一個細思極恐的騙術。
虛構留白
2022
壓克力
30X50cm
虛構留白
2022
壓克力
30X50cm
虛構留白
2022
壓克力
30X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