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容(1934- )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藝術系
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 油畫科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 壁畫研究所
得獎紀錄
1998 | 榮獲法國藝術家沙龍油畫銅牌獎 |
1999 | 榮獲法國藝術家沙龍油畫銀牌獎 |
2000 | 榮獲法國藝術家沙龍榮譽獎 |
2003 | 贈與梵諦岡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馬賽克《聖家畫》 |
個展及聯展
2012 | 中國大陸「大同壁畫雙年展」台灣唯一受邀參展 |
2015 | 彰化縣立美術館「陳景容 80 返鄉紀念展」 |
2019 | 陳景容 2019 羅馬尼亞Oradea European Music Open festival (歐洲藝術音樂節) Muzeul Ţării Crişurilor 博物館特邀個展 |
2019 | 師大德群藝廊,陳景容 & Pedro Cuni 雙人聯展 |
1979
油彩畫布 80x100cm
維也納的馬車
陳景容第三次歐洲旅行時,曾造訪維也納教堂,在主教堂前畫下了這有著兩頭馬拉的馬車。
白色的馬、黑色的車,加上乘客穿著紅和綠的裙子,給予淡雅的畫面不同的生動變化。
雨後的騎士像
畫面上這種騎馬像在古羅馬帝國時便已經存在。在繪畫時,陳景容使用各種角度來沈思、反省、詮釋以前曾經看過的雕像;離開現場後,又將自己抽離於現實的舞台,回到畫室再次刻畫。展現出一種超現實的風格。
1986
油彩畫布 162x130cm
樂滿人間
〈樂滿人間〉是陳景容受邀為國家音樂廳製作的濕壁畫作品。這件作品為台灣第一幅溼壁畫,也是陳景容花費最長時間創作的作品。
〈樂滿人間〉完成於 1987 年下旬,因溼壁畫需要在灰泥未乾前及時完成作品,因此下筆需要快又準,得有極高的專注力。在作品完成之前,他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持續長達三個月之久。以驚人的毅力與體力,藉由扎實且準確的筆調,完成這項巨作。
構圖上,陳景容仔細考察、推敲、寫生這些中國民族樂器演奏手法,反覆琢磨空間感。最終將這群音樂演奏家們,韻律般地排列在草地上,簡約的遠山,紫藍色調雲霧籠罩著的天空,瀰漫著神秘感。這幅作品成為了台灣西洋繪畫傳入以來最動人的濕壁畫群像。
1987
溼壁畫 220×940cm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畫面總計出現有二十一個人,他們正在從事一項日常卻又相當神聖的工作——種下一株小樹苗。畫面正中央是一棵巨樹,前景為眾人植下幼苗,透過植樹來表現人才的培育,洋溢著人文藝術生生不息的傳承。
另外,陳景容巧妙地透過樹下背對著觀者的一位老人,與面對著觀眾的一位年輕人,一面意味著過去,另一面則隱喻面向嶄新的未來。
1988
油彩畫布 810×1260cm
1997
油彩畫布 228×178cm
畫室的模特兒
陳景容將臨摹的裸女與靜物放置於畫面前景,後面的背景則是他先前已完成的大幅油畫(〈廣場上的人們〉)。
在真實的人物和背景部分的虛構作為空間對比之下,加強了虛虛實實的怪誕氣息,當人們觀賞作品時,便會不自覺地進入另一個想像世界。
*此作品 2000 年榮獲法國藝術家沙龍榮譽獎。
醫身醫心,視病猶親
陳景容的太太從小在門諾醫院看病,有次門諾北上募款,陳太太捐款後得知,門諾醫院希望在院內平安廳安一幅大型鑲嵌畫作品以傳達門諾的大愛精神。陳景容因而與門諾醫院結緣,進行這項壁畫創作。這幅作品,不僅是義務創作,連材料費及工作人員的費用都是自行支付。
陳景容製作馬賽克鑲嵌畫嚴格遵守古典風格,把大約二十萬片的原石切割、鑲嵌、再安裝在醫院牆面。陳景容將耶穌化身為醫生,畫面中可見耶穌替花蓮原住民治病的景象。
1998
馬賽克鑲嵌 200×1000cm
1999
油彩畫布 228×162cm
騎士雕像與裸女
對陳景容而言,正如古希臘時代崇尚軀體美感一般,女性的裸體是上天賦予人間最美麗的物件。畫中的女子是他長久以來聘請的模特兒,這模特兒向來只擺出坐姿,陳景容在五年來不斷地摸索之下,完成了這幅他認為是掌握到最優美姿態的作品。
裸女低頭凝視眼前的骸骨,雙手握著椅背,特意往前伸開的手臂,拉開肌肉,使得肩胛骨延展開來。這名女子以其存在的肉體與死亡理念進行對話與沈思。有生命跡象的肉色肌膚,對面是蒼白的骸骨;陶製水罐與骷髏的顏色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一種是生命乾涸的死亡、空虛、恐懼,一種是給予生命開始的生機、充實、喜悅。
而背後立於夜色中的雕像,象徵功勳與有限的生命。似乎畫面的一切都被放置到休憩與沈寂中。
*此作品1999年榮獲法國藝術家沙龍銀牌獎。
馬利亞和耶穌的祝福
陳景容的馬賽克鑲嵌畫,完全是堅持古法,流傳後世的獨到創作絕活,目前已經是台灣馬賽克鑲嵌畫的翹楚,作品散見於台灣多處公共藝術空間內,例如陳設在花蓮門諾醫院二樓的〈醫身醫心.視病猶親〉、台東基督教醫院〈耶穌的祝福〉、母校彰化高中的巨型馬賽克鑲嵌畫〈三人行必有吾師.遙望玉山加桂冠〉等,都是氣度恢宏、能令人駐足欣賞的佳作。
此幅作品為陳景容參加 2019 年歐洲音樂節,贈送給主辦地—羅馬尼亞 Muzeul Țării Crișurilor 博物館的作品。陳景容平時是虔誠的基督徒,又擅於刻化人物,因此將慈愛的耶穌描繪得栩栩如生。
另外,陳景容為亞洲唯一亦是首位被邀請至歐洲音樂節舉辦個展的藝術家。
2017
馬賽克 182×268×10cm
2018
油彩畫布 230×300cm
海邊的靜物與裸女
陳景容擅長掌握女體肌肉線條及優美神態,此幅作品簡單卻細膩地描繪出人物細節,從畫中模特兒不同的姿勢與身材比例的調整,可看出畫家深厚的功力。而後方的海岸背景更襯托了前景人物的優美。
荒野的男孩
這幅作品來自於舒曼——荒野的男孩。
陳景容將歌劇的精神消化與吸收,逐漸將時間性的藝術轉化為空間性的視覺表現形式,開展出屬於他自己所特有的美感世界。
2018
油彩畫布 65×81cm
藝術評論
陳景容藝術創作探析
陳景容的作品表現沉鬱的氣質,筆調堅定細膩,色調在灰藍灰綠間,烘托出清冷孤寂的景象、人物,即使是靜物也感染著一股濃郁的靜默悵然;陳景容的感性和知性,在沉靜與遠颺、現實與虛幻層疊的奇異氛圍裡,展露無疑。
——楊佳蓉,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文物》月刊 No154 / 2006.05
臺灣當代藝術史中的古典詩人
摘自《陳景容 86 回顧展:音樂、乞丐和信仰的世界》畫冊 / 2020
就如早期前輩追求藝術、真理的執著與毅力,景容教授是臺灣第一位取得東京藝術大學當時最高等藝術文憑的學者,而更重要的是,回國後致力於橋接歐洲藝術的精髓到亟待補全的臺灣美術當中,親身示範文藝復興以來人本與古典精神之追求,並宣揚建構藝術語言所需的理性思維,如此熱情不只顯露在他數十年來大量的藝術理論著作裡,更體現於油畫、素描與馬賽克等眾多作品之中。——張大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摘自《陳景容 86 回顧展:音樂、乞丐和信仰的世界》畫冊 / 2020
陳教授(陳景容)創作經歷逾一甲子,其畫遊旅蹤遍布世界各地,善於捕捉現實生活或異邦國度中的街景、人物、山川,意境深遠、神貌如生,提倡真善美之理想境界以淨化人心、調和東西。
——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主任、日本京都大學美術史博士)
臺灣當代藝術史中的古典詩人
陳景容寂靜與哀愁的繪畫風格,可以說是一種現代的浪漫主義精神,透過不斷自我內在挖掘,建構出深沉的個人主義色彩,只是這樣的個人色彩總流露出孤獨者的自我意識。然而,他在臺灣美術史上具有其深遠意義,值得反省,首先是延續臺灣前輩畫家的精神,接續起殖民時期跨越到國府來臺之後的臺灣美術脈絡;其次則是將尚未落實或者補全的臺灣與西歐的學院主義傳統嫁接起來,使得初期文藝復興精神,得以在臺灣獲得嶄新的表現與詮釋;接著是超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的結合,產生嶄新的生命書寫手法;最後則是人文主義的孤獨行旅,透過不斷的歐洲旅行,深化個人與歐洲精神的緊密關係,形成哀愁又清冷的孤獨世界。——潘襎,《寂靜‧沉思》140 頁/陳景容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