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滿堂蝶加蝶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呂秉衡(1960- )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神學院

經歷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個展

2000 「道成肉身」個展╱維也納台灣教會
2009 「在地若天」個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2009 「天國」個展╱台灣教會公報社

聯展

1997 台南藝術家聯展/台南東門美術館
1997 新象畫會聯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1998 基督徒藝術家聯展/台灣教會公報社
1998 「東寧三人展」聯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1998 新象畫會聯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1999 新象畫會聯展
2000 新象畫會聯展
2001 新象畫會聯展
2002 新象畫會聯展
 2003 新象畫會聯展
 2010 長老教會藝術團契聯展/馬偕醫院淡水分院
 2010 新象畫會聯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2012 「馬偕來台 140 週年特展」/淡水藝術工坊
 2012 新象畫會聯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2013 「基督教圖書暨文創展」/台北信基大樓
 2013 新象畫會聯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2014 「華岡 1772 校友美展」/華岡博物館、台南藝術天際中心
 2014 新象畫會聯展:「驍俳」/台南市文化中心
 2015 新象畫會聯展:「大放藝彩」/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
 2015 「異象‧藝象Ⅱ」聯展/藝大利藝術中心
 2015 「在基督信仰上創作」聯展/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2016 第 2 屆國際藝術家聯展:「心靈的島嶼」/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
 2017 「異象‧藝象 Ⅲ」聯展/松菸文創
 2018 豐盛國度——兩岸四地基督徒視覺藝術展/香港
 2018 「浮生緣」聯展/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2018 「美濃新象」聯展/臺南市客家文化會館
 2019 新象畫會 40 周年聯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2019 臺灣暨西班牙交流藝術展/台南市文化中心

2008
油彩畫布 72.5×60.5cm

粉墨登場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9 如此說:

我想上帝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這是一句諷刺的話,感嘆眾人如同看熱鬧的觀眾,保羅則像死囚與演員一般,為尊嚴與福音賣力演出。若以演員來說,保羅確實完成了一場劇力萬鈞的戲,將福音的劇本詮釋得淋漓盡致。福音的工作就是內在信仰的展現,透過各種文化與生活方式讓世人得以了解。

《粉墨登場》是從這一節經文與聖餐得到的靈感。聖餐的儀式藉著餅與葡萄汁為象徵,以及宣讀的禮文與肢體語言,將耶穌最後晚餐的情景重現,跨越時空的體驗主裡的團契。這就是一台戲,然而並非虛情假意的表演,卻是信仰與生命的呈現。

傳統戲劇小生的扮相與服裝,象徵本土文化的形式,承載福音萬般奧祕。此時彷彿牧師拿起餅向信徒宣告:

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來紀念我。」

守聖餐紀念耶穌,就成為信徒共同的信仰告白。

聖餐的餅以「五餅二魚」表現,說明其中也具有分享、豐盛的意義。「五餅二魚」的神蹟超越人性與知識、能力的有限,使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聖餐也如此傳達上帝的長闊高深。餅的色彩是「五行」的顏色,金色白、木色青、水色黑、火色紅、土色黃,這些物質都包含在上帝創造的萬物中。

成長

耶穌許多次以麥和種子做為比喻,說明天國的成長。台灣沒有種植麥子,若以本土作物轉譯耶穌的比喻,稻子應該是最佳的範例。但是我用其他台灣農產品代替耶穌所說的麥子,結實累累的意象一樣令人欣喜。這件作品是成長中的香蕉,果實尚未成熟,但是不久就能豐收。天國也是這樣,可能成長千百倍,所以應該心存盼望,耐心期待。

2009
油彩畫布 60.5×50cm

魚 2009-2

「魚」是基督徒或基督教的象徵。希臘文的「魚」(ἰχθύς)正好是「耶穌、基督、上帝、兒子、救主」這五個字的字首組成,初代教會以它為象徵,做為表達信仰及基督徒身份的標誌。

這件作品取「魚」的宗教意涵,因緬懷早期基督徒為信仰而活的勇氣,他們的委身,使原本迫害教會的羅馬帝國最後降服於基督,而福音也傳到「地極」。

2009
油彩畫布 100×100cm

賜我日用飲食

偶然看到貓正在享用飲食,悠閒又自在。這個畫面讓我想起耶穌教導的禱文: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11

快樂而不虞匱乏的飲食使人「在地上如同在天上」,這也是「天國」的一個面向。

2009
油彩畫布
80cm × 65cm (25F)

淡水福音鐘

這是淡水長老教會自 1915 年前即已使用的鐘,美國製造,鐘面鑄有「YORK」與「No.30」等字。著名的台灣歌謠《淡水暮色》形容教堂鐘聲響亮,海面上也能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口鐘就被徵用為美軍空襲的警報器,後來被擊落,破損而報廢,現在移置在教堂門口,見證基督福音百餘年的發展。

2014
油彩畫布 41×31.5cm

小油燈

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馬太福音》5:14-15

猶太人的油燈點起來不會很亮,但只要有光,就驅走黑暗。耶穌以此勉勵門徒要成為世界的光。

2016
油彩畫布 64×64cm

無聲

這是維也納的一間教堂,我坐在長條椅上祈禱,感覺異常寧靜。椅子上的漆面已經磨損脫落,透露無數人在此禱告、敬拜的痕跡。這是讓我想要傳達的視覺現象,但再深入一層,這景象讓我的心靈頓時充滿感動。此時教堂內一切都無聲,我無聲,上帝也不必出聲。沒有世上的聲音,反而能聆聽上帝的聲音。

2018
油彩畫布 60.5×50cm

待選

這件作品表現成堆螺絲的質感與光影,以此暗喻人的存在各有價值,一但被選為重要的零件,就當全力以赴、發揮功能。這個靈感來自:

耶穌對門徒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
——《約翰福音》15:16

耶穌如此說明了權能來自上帝,以免門徒面對挑戰時過於自大或自卑。

2018
油彩畫布 91×72.5cm

2018
油彩畫布 91×72.5cm

禮拜天的早晨

耶穌復活是基督信仰最重要的部分,楬櫫人類追求永恆及生命意義的盼望。基於這種神學概念,這件作品表現光影的對比,暗示光明驅逐黑暗的勝利,基督教會因此以耶穌復活的日子作為禮拜天。

亞洲臉孔的耶穌,與傳統西洋藝術賦予基督的造型截然不同,在神學或藝術上,是為了強調出本土化的主張,宣示基督信仰應落實於在地的文化中。這是20世紀以來神學反省的重要主題,特別是在非白種人世界,歐美文化形塑的福音,常與本土的文化格格不入,因此本土神學興起,無非是為了打破這個僵局,使世人都因為基督的福音得到救贖。所以,耶穌不再是白種人的耶穌,對台灣人來說,祂就是台灣人,在你我之間。

麥子之死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12:24

指出犧牲、奉獻才能促成天國成長。這也是指生命的轉變,是成長、結果子的關鍵。

2019
油彩畫布 45.5×38cm

藝術評論

生活中見信仰──呂秉衡的油畫創作(《新使者雜誌》第 111 期〈萬民皆祭司 ?〉)

他以油彩捕捉、呈顯自己在信仰上的體驗與認識,自勵也勵人;作品在平素生活題材的描繪中,散發一股深沈的寧靜與寓意,自成風格。

——蕭瓊瑞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以視覺藝術闡揚福音

呂牧師於 1983 年自大學畢業,隨後於 1988 年取得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學位,投入牧職至今,其間舉行數次聯展與個展,畫作大部分都是對信仰的感覺,希望藉視覺藝術的方式闡揚福音,無論人物或花草景物,皆取材自生活周遭的實況,讓人領略聖經簡短的金句及基督教之美。他並不講究那一種表現方式,雖然比較常用油彩和壓克力,但總是興之所至,就隨意而為,沒有固定的風格。但近來開始傾向寫實,是因為發覺寫實更能引起共鳴,也因此 2009 年舉辦的「在地若天─呂秉衡創作個展」,作品以寫實居多,將聖經故事置入常民生活的情景中,強調天國的理想就在當下。聯合報在報導中,稱讚他的個展不但結合神學與藝術,同時也表現「在地的」宗教情懷。

——黃俊泰

使命人生-讓本土化藝術承載信仰(《天使心》第172期 2020)

呂秉衡牧師在台北土生土長,從小跟着父母在長老教會受信仰栽培,從對生命的深思、信仰的疑惑,直至獻身於主,一直都被上帝帶領前路。他最快樂的事莫過於藝術創作,那是可以廢寢忘食的事。在一幅幅繪畫中,超現實、本土化、生活化,卻能藉此寓道於樂,將信仰融會其中,連結觀者所属的文化背景,更容易了解基督。作為牧者,這是一種高於所有價值的使命,呂牧師正在努力進行中。

——周文志(香港藝術家)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