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春(1902-1976)
生於豐原,1922 年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赴日本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1927 年畢業後返台。深受當時西方美術風潮所影響,活躍於各項展覽及多個組織,為「赤島社」及「台陽美協」的發起人之一。
並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1957 年鼓勵支持學生成立「五月畫會」,為台灣現代藝術催生。1962 年應邀赴歐美考察,此後畫風真淳,色彩活潑華麗卻和諧適意,粉紅色大量出現,發展出特殊個人風格。其作品曾獲中山學術文藝創作獎及中國畫金爵獎。
1976 年病逝台北。1997 年廖氏家屬為體現廖繼春畢生奉獻美術教育之精神,於 1997 年捐贈一批代表作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同時由民間企業贊助設置廖繼春紀念獎助金,以鼓勵從事油畫創作與藝術理論研究之後進,遺愛在人間。
年表
1902 | 生於豐原,台中,台灣 |
1916 | 畢業於葫蘆墩公學校(今豐原國小),台中,台灣 |
1918 | 豐原公學校高等科畢,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台灣 |
1919 | 於新公園首次見到日本人畫油畫,台北,台灣 |
1922 | 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台灣 |
1923 | 赴田村畫室學素描,作赴日準備,台北,台灣 |
1924 | 入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圖畫師範科就讀,東京,日本 |
1927 | 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東京,日本 |
1927 | 返台任教台南長榮中學,與陳澄波、顏水龍等人共組「赤陽洋畫會」,台南,台灣 |
1927 | 《靜物》,「第一屆台展」,特選,台灣 |
1928 | 《有香蕉樹的院子》,「第九屆帝展」,入選,日本 |
1931 | 《有椰子樹的風景》,「第十二屆帝展」,入選,日本 |
1932 | 任「台灣基督教青年會聯盟」第一任會長 |
1932 | 擔任「第六屆台展」審委員,台北,台灣 |
1934 | 與陳澄波、楊三郎、李梅樹等人創辦「台陽美術協會」,台北,台灣 |
1935 | 廖繼春與台南基督教青年會教友趕赴台中大地震災區濟助 |
1937 | 「廖繼春個展」,台南公會堂,台南,台灣 |
1937 | 《窗邊》,「第一屆新文展」,入選,日本 |
1938 | 《庭》,「第一屆府展」,無鑒察,台灣 |
1938 | 《窗邊少女》,「第二屆新文展」,入選,日本 |
1942 | 任教於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學校(今國立台南第一中學),台南,台灣 |
1945 | 擔任台灣省立台南第一中學(今國立台南第一中學)代理校長,台南,台灣 |
1946 | 任教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台灣 |
1946 | 任第一屆全省美展評審委員,台北,台灣 |
1947 | 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台灣 |
1947 | 任台灣省教育會主辦美術學研究委員會常務委員 |
1948 | 任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副教授 |
1951 | 任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教授 |
1951 | 任台灣文化協進會主辦之美術委員會委員 |
1951 | 任教育部主辦之社會教育推行委員會藝術教育輔導會議委員 |
1952 | 任全省教員美展籌備委員 |
1953 | 於中山堂舉行第二次個展,台北,台灣 |
1954 | 於高雄市彰化商業銀行舉辦第三次個展 |
1954 | 成立「雲和畫室」 |
1955 | 任台灣文化協進會美術委員會理事 |
1955 | 改任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文學院藝術系教授 |
1957 | 鼓勵學生組織「五月畫會」,台北,台灣 |
1957 | 任教育部美育委員會委員 |
1962 | 「廖繼春、席德進聯合聯展」,美國新聞處,台北,台灣 |
1962 | 作品「港」參加第六屆「五月畫展」展出 |
1962 | 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請赴美考察(紐約,美國),並轉赴歐洲,其間曾在芝加哥舉辦個展 |
1962 | 第十七屆省展展出作品「羅馬古城」 |
1963 | 離美取道歐洲畫遊數月;受聘任教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台北,台灣 |
1963 | 芝加哥吉爾達畫廊來信表示意欲經紀在美展畫 |
1963 | 應美國在華教育基金會邀請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演講「歐美美術考察觀感」 |
1963 | 任私立中國文化學院美術系兼任教授 |
1963 | 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兼任教授 |
1963 | 第十八屆省展展出作品「西班牙古城」 |
1964 | 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台灣 |
1964 | 任中華民國畫學會理事 |
1964 | 第十九屆省展展出作品「港」 |
1965 | 任教於私立文化大學,台北,台灣 |
1965 | 任巴西藝展展評審委員 |
1965 | 任中日美術協進委員會委員 |
1965 | 任全國美展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 |
1967 | 任中華學術院研士 |
1967 | 第二十二屆省展展出作品「威尼斯風景」 |
1968 | 第二十三屆省展展出作品「窗邊靜物」 |
1968 | 被推選為台中縣首屆十大傑出老人(美術類) |
1970 | 全國書畫展委任審查委員 |
1970 | 榮獲「中山學術文藝創作獎」,台灣 |
1970 | 「廖繼春個展」第四次,台灣省立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北,台灣 |
1973 | 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仍兼課於該校藝術系夜間部,台北,台灣 |
1973 | 第二十八屆省展評審改制,此後被聘為評議委員 |
1975 | 當選中國油畫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
1976 | 病逝於仁愛醫院,台北,台灣 |
1976 | 獲教育部表揚其一生對台灣美術教育之貢獻 |
1981 | 「廖繼春逝世五周年遺作展」,國泰美術館,台北,台灣 |
1996 | 「廖繼春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2002 | 色彩的魔術師-廖繼春教授百歲紀念畫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台灣 |
2016 | 好主意跨界藝術節~異象‧藝象III 河流/亞洲/宇宙光,台北,台灣 |
1928
布上油彩 130×97cm
有芭蕉葉的庭院
荷花
本作品由 台北美術館 典藏
1948
布上油彩 72×90cm
1957
布上油彩 60×72cm
樹蔭
淡水風景
1961
布上油彩 53×64cm
1962
布上油彩 60.5×74cm
作品 A
港
本作品由 國家美術館 典藏
1964
布上油彩 65.5×80.5cm
1965
布上油彩 72.5×91cm
靜物
窗前靜物
約 1968
布上油彩 91×72.5mm
1973
布上油彩 38×45.5cm
玉山
西班牙特麗羅
1975
布上油彩 80×100cm
藝術評論
【人心人術】 我的語言就是繪畫:廖繼春
「這個世界太大,你的畫布再大也畫不進去,所以你就在你的畫布裡面去延伸你的世界。」廖繼春曾這麼說。
是啊!你的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深深覺得,廖繼春的人生,是最勵志的夢想故事。一位豐原出生的貧農之子,因為喜歡畫圖,小時候沿街叫賣油條只為了買畫圖的鉛筆、大學課餘打工買油畫顏料自學,還參加日本函授課程不斷精進自我,最後為了愛情、為了夢想留學日本,進入日本美術最高殿堂──東京美術學校。即便後來他的生命歷程接連遭逢打擊、挫折與傷痛,他卻選擇用關懷代替怨懟、用寬容代替仇恨、用沉默代替抗爭,用藝術溫暖社會。
人們稱廖繼春是「色彩的魔術師」,彩筆揮灑的熱情,跨越時代、國籍和政治的藩籬,如同廖繼春畫裡大量出現的粉紅色,浪漫、溫暖就是他心中台灣的代表色。
——張肇烜(2016..04.15)
廖繼春經典回顧展
藝評家白雪蘭說,廖繼春是一位抒情感性的藝術家,一生沒停過畫筆,他創作的畫面充滿著感性,色彩豔豐亮麗,賞析者憑直覺便能感受其創作的愉悅與美感,使他在同輩畫家之中更顯突出,而在藝壇早受到肯定與崇敬。廖繼春在美術教育工作上歷經50餘年,影響後代相當深遠,其作品更是我國重要的藝術資產。
——工商時報(2018.01.26)
新美術導師─廖繼春絢麗和諧的繪畫風格及影響
廖繼春的個性樸實木訥,但在畫作中卻常藉由燦爛亮麗的色彩,傳達出奔放明朗的活潑情調,素有「色彩魔術師」美譽。創作主以人物、風景與靜物為主題,受印象派、野獸派乃至抽象派影響,但卻不為特定風格所困,畫作明朗有深度,歡悅中見抒情,自在的絢麗色彩至今仍為台灣美術界所稱道。
——中華文化總會(2005.06)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