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玉蘭花
山在花蓮・荖溪・時雨
山在花蓮・太魯閣
紗帽山
霧中山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葉子奇(1957- )

1957 生於台灣花蓮

學歷

1976-1997 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西畫組肄業
1981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
1989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MFA)
1987-2006 定居紐約
2006.07 迄今定居花蓮

 

個展

1985 「生活的傳奇」,南畫廊,台北,台灣
1987 「成長的傳奇」,美國文化中心,台北,台灣
1989 衛斯貝斯畫廊,紐約(格林威治區),美國
1992 「獨白」,玄門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1993 「獨白 II」,新展望畫廊,台中,台灣
1993 「1978-1993 編年展」,花蓮縣文化中心,花蓮,台灣
1994 「鄉愁在浴室中」,對話與獨白,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1995 「花祭」,家畫廊,台北,台灣
1997 「走過風景的心情 1988-1996」,家畫廊,台北,台灣
 1998 「花季 II」,新生態藝術環境,台南,台灣
 1998 「花季 I」,家畫廊,台北,台灣
 2000 「風景‧台灣」,帝門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02 「風景‧台灣 II」,帝門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04 「獨白─離鄉之遠近 1989-2004」,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05 「獨白─離鄉之遠近 1989-2005」,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07 「葉子奇返鄉特展」,松園別館,花蓮,台灣
 2007 「葉子奇作品編年展」,東華大學,花蓮,台灣
 2007 「走過風景的心情」,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2008 「走過風景的心情」,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09 「風景‧台灣」,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2010 「台南追想曲」,加力畫廊,台南,台灣
 2013 「對話‧獨白 作品 1980-2013」,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2017 「返鄉之歌—給花蓮」,松園別館,花蓮,台灣
 2019 「花.非花/霧.非霧」,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聯展

1980 「台灣畫壇的新希望青年藝術家聯展」,春之藝廊,台北,台灣
1980 「亞洲青年畫展」,香港,中國
1983 「101 現代藝術群」,多媒體藝術廣場,高雄,台灣
1983 「101 現代藝術群」,美國文化中心,台北,台灣
1984 「新象展」,藝術家畫廊,台北,台灣
1984 「101 現代藝術群——新圖式」,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1986 「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展望」,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1986 「風格 22 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1886 「新具象繪畫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1987 「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貌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台灣
1989 第二屆「死亡之日」邀請展,抉擇美術館,紐約(翠貝卡區),美國
 1990 「全國競賽展」,第一街畫廊,紐約(蘇荷區),美國
 1990 「宏觀宇微觀——競賽展」,黑里歐畫廊,紐約(蘇荷區),美國
 1990 「夏日群展」,黑里歐畫廊,紐約(蘇荷區),美國
 1990 「新秀展」,亞歷山大‧謬立肯畫廊,紐約(蘇荷區),美國
 1990 「第三屆「死亡之日」邀請展,抉擇美術館,紐約(蘇貝卡區),美國
 1991 「天才的閃耀:能‧力‧動」,前庭畫廊,美國奇異電器總公司研究與發展中心,紐約州,美國
 1994 「初探台灣寫實繪畫風格之演變」,家畫廊,台北,台灣
 1994 「1994——正在進門中的現代藝術」,家畫廊,台北,台灣
 1995 「線條表現」,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台北,台灣
 1997 「紐約-花蓮」,新市民美學空間,花蓮,台灣
 1997 「自然的氣勢——當代繪畫特展」,台北藝廊,紐約,美國
 2002 「行雲流水之歌——台灣新寫實繪畫 30 年」,亞洲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02 「台灣當代藝術全集」,鳳甲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6 「六位畫家的具象世界」,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11 「複感‧動觀——2011 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11 「複感‧動觀——2011 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2 「景」,天理文化中心,紐約,美國
 2014 「見微知萌」,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14 「花蓮.紐約.巴黎」,乙皮畫廊,花蓮,台灣
 2014 「界:台灣當代藝術展 1995-2013」,康乃爾大學強生美術館,紐約州
 2019 「臺灣禮讚」,臺南市美術館,台南,台灣
 2019 「奇麗之美-臺灣精微寫實藝術大展」,奇美博物館,台南,台灣

2007-2009
卵彩 油畫 亞麻布 200 × 300 cm

山在花蓮・太魯閣

大榕樹(成大・台南)

2009-2010
卵彩 油畫 亞麻布 127 × 213.4 cm 50 × 84 英吋

2012
卵彩 油彩 亞麻布 127×213.5cm

山在花蓮・荖溪・時雨

「這是四月天,在花蓮荖溪的上游,隱藏在層層密林中的是時雨瀑布─電影《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與父親那段精彩對唱的取景處。我站在高坡俯瞰這綿密山嶺與水流的匯集處。山巒起伏,群樹圍繞。樟樹梢頭的嫩綠正挑唱初春共鳴的高音。正午過後,雲霧的垂降將由遠而近的山林環籠出一份奇特的溫柔,是屬於人與大地之間,靈的感動。」

——葉子奇 寫於花蓮 2012

葉子奇的作品就是以這樣的生命基調,藉由一幅幅的作品,記念自己的親人、初戀、鄉情、友情,乃至心情。不論是以靜物或風景,葉子奇善感的心靈,總是以緩慢而冗長的繪畫過程,走過哀傷、悲苦、思念與感恩︰一尾沈睡的金魚、一顆故鄉的水果、一朵屬於母親的茶花、一片夏天吃剩得西瓜皮⋯,在在述說著藝術家私密而深沈的感情故事。葉子奇的藝術,承襲了中國唐宋詩詞萬物有情的傳統,結合基督教文明人生智慧︰

「凡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傳道書》

的清朗思維,在台灣美術的發展中,開闢了一條深邃、筆直的道路。世人要瞭解葉子奇的繪畫,可以去深究他生命的傳奇;但如果想要真正擁有他的藝術,只有忠實地面對畫面,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去尋求,不論他畫的是一片果皮,或紗帽山的樹林邊緣,乃至成大校園聳立的大榕樹⋯⋯。

——節錄《葉子奇︰台南追想曲》加力畫廊,台南

大榕樹

四十多年前,年近六十的父親,牽著年近十歲的我,第一次來到台南。那是我們父子相伴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環島旅行。我們從玉里出發到台東,經南迴,過屏東、高雄,兩天後來到台南。我對台南的印象,就是「樹」的印象。父親牽著我的手,沿著台南公園邊走過。這是一個,在台灣,人與樹相處得最好的城市,一直都是。

我也是在這裡,第一次遇見歷史。父親帶著我爬上安平古堡的台階,觀看時代與歷史的交鋒,在高台與海的交界處。我在我的日記本的封面,留下了我九歲多的僅存素描:一尊古炮。將近十年後,我又來到台南。那是 1975 年,大學二度落榜後勉力考上國立藝專的八月,我和一起考上美術科西畫組的高中同學來到他的故鄉,聽他談他悽慘的童年:生父早逝,家族爭產,凌虐逼迫,身為小妾的母親為了保護他改嫁外省軍人,遠遁花蓮。這是為何隨繼父籍貫河南的他,卻操一口台南音調的國語。我們在台南火車站前的水池邊,長談一夜,坐等黎明。

一年後,我三度叩關聯考,上了華岡,從此鴻飛東西,不再復見。相隔六、七年後,再度來到台南,已是 1983 年當完兵後的第一個夏天。我和我現在的妻子,戀情剛剛開始萌芽,我們兩人第一次的遠行也是來到台南,我們來探訪母親也是台南人的玉里同鄉好友。他剛從成功大學畢業,熱心的為我們引見校園中那一棵我兒時似曾相識的大榕樹。我在台南公園為我的妻子唱了第一首歌。年輕的我們三人一起共乘摩托車,走走停停,到虎頭埤水庫漫遊。再看到那一棵大榕樹,已經又過了十年。出國、結婚、父親已逝。再過五年,1998 年夏天,我在台南新生態藝術空間(加力畫廊的前身)舉辦我在台南的第一次個展。往事如昨,今年再回到台南個展,年序又過一輪,12 年。樹的成長,是一種堅持,一種承諾。對風、對雨的堅持,對陽光、對土地的承諾。生命如是,理想亦如是。

——葉子奇(台南 追想)

2013-2014
卵彩 油彩 亞麻布 152.5×152.5cm

2000-2019
卵彩 油畫 亞麻布 76.2 × 106.7 cm 30 × 4 2英吋

七星潭的雲

2000 年初夏,返台畫展酒會後,我們第一次帶著一雙兒女回花蓮,到七星潭看海,遠方海平面上的雲被海風吹撫,堆疊出各式各樣、變化多端的形狀。那天,剛滿週歲不久的兒子學習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就在花蓮,我所鍾愛的土地。

天地循環,人生多變,唯有親情與記憶,就像那天的雲,永遠的留佇在七星潭。

孤芳自賞一翦梅

2011-2019
卵彩 油畫 亞麻布 76.2 × 50.8cm 30 × 20英吋

2017-2019
卵彩 油彩 亞麻布 127×86.5cm

野薑花

「曾經,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條小河,我的童年也有一條小河,而且,是一條開滿野薑花的小河。它,是屬於我的家鄉花蓮玉里的回憶。」

——葉子奇

「野薑花」是葉子奇對童年與愛情的標記葉子奇的作品,一直是他生活的日記與生命的紀錄。不論是風景或靜物,他寫實而帶隱喻的手法,具有一種變換自如的風格,充滿了一種豐富又奇特的個人情懷和一種如謎樣引人卻又具體存在的精神象徵。他擅於選擇可見的景、物,再重塑出一般人所忽略的另一番非凡而獨特的氣質,反射出他對生命理想的追尋與精神。

臺灣的玉蘭花

Nobody sees a flower- really.
It is so small. We haven’t time,
and to see takes time,
like to have a friend takes time.

——Georgia O’Keeffe

喬治亞.歐姬芙曾說過: 沒有人認真看一朵花,它是如此的微小,而我們沒有時間,觀看是需要花時間的,就像交一個朋友需要花時間。

蘇東坡的詞也寫道「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現代人太忙,忙得停不下腳步認真看一朵花,或看一張畫。

2010 年的五月十七日,我在花蓮一株高達四層樓的玉蘭花樹上,摘了幾朵帶葉含苞的玉蘭花回家,夜裡花開,滿室馨香,這眾人習見而不細觀的玉蘭花展現的是如此傲人的姿態與風采。

2018-2019
卵彩 油畫 亞麻布 76.2 × 106.7 cm 30 × 42 英吋

2020
卵彩 油畫 亞麻布 152.4 x 122 cm

2020 的記憶——外賣

「外賣」是裡與外,兩個世界的連繋,是封閉與開放之間短暫的自由寄託。

2020 年新冠肺炎的突然襲來,打亂了所有人生活的步驟,使人性面對最黑暗的阻隔與最險惡的揭露。

外賣的紙袋在海外 19 年的生活中曾經是飈風、下兩、飄雪的日子裡最溫暖的記憶。如今面對紙袋,封存的是對未知的恐懼、過去的失落、與未來的盼望。它是一種象徵,一個紀念碑,是 2020 年的記憶。

夏日風暴

2020
卵彩 油畫 亞麻布 61 × 
91.4 cm

藝術評論

吟遊於後現代的古典氛圍中─談葉子奇的繪畫

近距離仔細觀看時,會感受到畫面的一種流動氣味,藝術家彷彿畫出微風輕拂的流動姿態、樹葉搖曳的表情,以及老榕樹特有的韻味,讓人對藝術家純熟的繪畫風格與技巧感到十分的驚嘆;帶些距離的欣賞,則是對畫裡那豐富又純粹的神秘世界所散發出來的寂靜與孤獨氛圍所感動,葉子奇將樹景的瞬間定格在這畫布中,讓動態的瞬間畫面成為永恆的詩意。

——張金催(前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 助理教授兼代理所長),《藝術家》1992.08

「山」與「水」的情思-看葉子奇的「風景.台灣」
葉子奇對畫面結構的處理和一般寫實畫家不同。他真實性的建構意象是來自於自然原型的密碼,像遙遠的原始回聲,一個看不見的藝術性激發來源,喚起一個消失的魔幻意象。山稜線或海平面、雲層輪廓的邊緣,結合著晨曦、微光、黃昏、進入黑暗之中的光、神奇的粼粼波光、隱藏著曖昧光暈的林子、用古典的曲線空間表示手法,塑造出一種無垠的距離感,觀者因此引進到神祕主義的核心、似真似幻、充滿各種美學判斷的可能性。

——張金催(前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 助理教授兼代理所長),《藝術家》2009.05

葉子奇繪畫中的祕境與詩性
造物主創造大自然的精妙及氣度,在葉子奇的寫實繪畫裡,畫家又再創屬於自己的寫實,他這種精微的畫面,可舒朗、可綿密、可大氣磅礡、可滿懷情意;傳達出葉子奇獨特的畫中詩性,是帶著一股隱藏魅力般的神祕氣象及感染力的,這種氣質,在靜靜地凝視他的作品時即可尋味、也極其動人;特別是在明暗不同光線的照射下,畫面似乎透露出不同表情,展現出畫家寫實風格裡的自明性及與眾不同。

——王庭玫,《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2017.12

可見與不可見的故鄉 寫在葉子奇個展「返鄉之歌—給花蓮」之前
葉子奇用具象的繪畫,試圖勾勒的是抽象的情狀;那些似曾相識的景致風光,是他經過個人轉化的內在場景,所有的山光水色是他借物寓言的象徵,經過不厭其煩層層堆疊的筆觸,是畫家內在沉默龐然的絮語,他用的是自己的聲調,吟詠著自己的故事。

——孫曉彤,《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2017.12

相關影片